中华时报
关闭

中华时报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朴赞郁:暴力中的诗意美学

2016年十月,韩国导演朴赞郁在接受独立刊物《圣歌杂志》(Anthem Magazine)采访时表示想进一步参与西方市场,想拍007系列那种谍战故事,也想拍音乐剧,想要涉猎更多的电影类型。朴导演心想事成,如愿涉猎谍战题材,虽说并不是他想要的载体,不是他要的故事,虽说勒卡雷的《女鼓手》在许多人看来比007系列电影“高级”。

正在英国BBC一台播出的六集电视剧《女鼓手》(The Little Drummer Girl)最大的卖点并不是韩国导演朴赞郁,而是谍战题材资深作者约翰·勒卡雷。在电视剧的试映会上,勒卡雷担心《女鼓手》并不会像此前同样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夜班经理》那样获得成功,原因在于个故事里的女主角精明程度不足以胜任她被分配的任务。

电视剧《女鼓手》海报

结果也是如此,《女鼓手》播出之后人气和评分一路下滑,尽管媒体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但观众似乎完全不买账。观众认为电视剧节奏太慢没有紧张感、人物缺乏生气和说服力。甚至担任过《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服装设计的玛利亚·德约科维奇在《女鼓手》中呈现出的颜色艳丽大胆的服装,也被视为时尚绝缘体,成为被嘲讽的对象。

朴赞郁的每部作品似乎都无法赢得所有人的一致好评,《女鼓手》并不是他面向西方观众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前有妮克尔·基德曼与米娅·瓦斯柯斯卡主演的电影《斯托克》);朴导演也不是不知道西方观众喜欢什么风格——他的《老男孩》和《小姐》在西方不乏拥趸;《女鼓手》没能大获成功,只能说朴导演在西方谍战类型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朴赞郁作品中的俯视镜头

尽管没有大获成功,《女鼓手》仍然是最有电影质感的电视剧之一,通篇都是朴赞郁的个人印记。还是在《圣歌杂志》的采访中,朴赞郁表示自己并不想给作品打上特别明显的个人印记,只是想更好地完成叙事,但印记似乎无法避免。

《女鼓手》是朴赞郁第一次离开剪辑师丁正勋,丁与朴自2002年《复仇》开始一直合作。和新伙伴合作完全没有改变《女鼓手》的朴赞郁风味。在《女鼓手》中仍然能够看到油画质感的画面,大量建筑空间俯视镜头下光影交叠,以不对称构图突出人物情绪,大量使用视角镜头等等……

朴赞郁电影中的不对称构图

朴赞郁的影视作品,随处暂停都像是某个影视构图配色大师班毕业设计作品,韩国明知大学教授金钟辰认为朴赞郁是一个学者型导演,他非常擅长从绘画、建筑、音乐等其他领域汲取灵感。尽管多数观众对朴赞郁作品的印象停留在暴力和人性的阴暗面展示上:在电影《老男孩》里不仅可以看到长达三分钟的砍人镜头,也能看主人公自割舌头;在电影《亲切的金子》中能看到长达两分钟的婚内强奸现场;在《小姐》这样充满隐喻的故事里也能看到变态姨夫折磨扭曲男主角时沾血的器具……乱伦、冷漠、渴望毁灭的欲望,这些人性阴暗面在朴赞郁的影像故事中随处可见。这些血肉模糊的故事被他拍出来总有一种冷感,就是观众抱怨《女鼓手》时发出的“人物缺乏生气”。

无论是影像的艺术感还是故事风格的形成,似乎都和朴赞郁成长的环境脱离不了干系。

朴氏兄弟“首尔,我们的电影”项目宣传

1963年朴赞郁出生于韩国汉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文艺氛围浓厚,母亲是个诗人,父亲是亚洲大学建筑学教授,朴赞郁的父亲出过的书,基本都是关于建筑色彩和城市设计方面的,朴赞誉在作品中反映出对建筑线条和色彩的敏感与执着,似乎很难完全摆脱父亲的影响。朴家三个孩子中,除了唯一的女儿没有从事艺术道路,长子朴赞郁和小他两岁的弟弟朴赞景都进入电影行业。朴赞郁劝弟弟去美国读电影学院,理由是美国科恩兄弟一个是学哲学的一个读了电影学院,弟弟没听劝,最后拿了视觉艺术方面的硕士学位,1992年朴赞郁出道作品的艺术总监就是弟弟。虽然没做成韩国的“科恩兄弟”,但哥俩合作紧密,经常以“泊车机会”(PARKng CHANce,其中PARK和CHAN对应“朴赞”)为名拍些短片。

高中毕业后,朴赞郁进入西江大学哲学系读书,在校期间成立了“西江电影社群”并开始发表影评文章。大学期间,朴赞郁开始积累阅片量并爱上了希区柯克,同时也萌生了做导演的想法。大学毕业之后,朴赞郁开始做导演助理,并以此身份参与了1988年电影《砂洞》、1989年郭在庸的《雨天的水彩画》。1992年首次执导电影,电影评论也集结出版。2000年首次执导商业电影《共同警备区域JSA》获得成功,之后就是“复仇三部曲”和“人性三部曲”的创作。2002年,以宋康昊主演的《复仇》开始的“复仇三部曲”,将朴赞郁送上了世界的大舞台。

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朴赞郁的电影风格逐步确立,除了构图配色和光影上的偏好外,朴赞郁还有许多偏好,比如喜欢与有过合作的演员一再合作,比如特别喜欢选择剪子作为凶器,再比如长镜头时喜欢使用对称构图,又喜欢着眼于特写最后将镜头拉远开启一分钟到三分钟不等的长镜头……

受希区柯克影响萌发导演梦,想和弟弟做科恩兄弟没做成,后来又向往成为昆汀·昆汀达伦蒂诺的朴赞郁和昆汀因《老男孩》有了交集。2004年戛纳电影节上,昆汀一度举荐朴赞郁的《老男孩》获金狮奖,最终虽然在《华氏911》面前落败,但这部电影却让朴赞郁打开了西方市场。《老男孩》被美国买版权改编,朴执导了《斯托克》,并成为世界舞台上最具代表性的韩国导演。

无论是启用白人演员面向西方的影视剧,还是继续和熟悉的韩国演员出演本土故事,朴赞郁影视作品中都贴着韩国影视的四大标签:泪水、悲鸣、暴怒、喜感。这些标签或许很难和西方故事发生恰到好处的化学反应——《斯托克》和《女鼓手》都算不上成功,却是朴赞郁作品中无法抽离的灵魂。朴赞郁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尽力呈现出诗意的美,哪怕故事本身充斥暴力与扭曲的灵魂。朴的故事讲得有好有坏,但都值得看上一看。毕竟能把每部作品都拍得美、就连用iPhone4拍短片都能获得国际大奖的导演世上也不多见。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