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
关闭

中华时报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猪肉为什么涨价?来听听金融专家的回答

猪肉为什么涨价?在过去一年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有过无数版本。在近日举行的2019数字金融高峰论坛上,国广财经联合创始人兼CEO孟东炜用数字金融的分析思路,解释了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月,CPI同比上涨了4.5%,专家分析,猪肉价格上涨仍是主因。但是,很少有人清晰了解二师兄价格的快速上涨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有人说是非洲猪瘟,有人说是环保因素,但国广财经通过多方数据分析,发现非洲猪瘟所宰杀的猪大概在200万头,而环保影响猪的供应量大概在300万头,2018年全年宰杀的猪是6.4亿头,2019年的数据估计也差不多。500万头猪跟6亿头相比,对于猪肉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连续否定了这两个二师兄涨价的结论后,孟东炜团队获知,在规模牧场的成本中,饲料占到成本的70%。于是,他们就用最基本的成本敏感法对猪肉的价格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猪饲料中,80%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80%主要来源是豆粕,而豆粕83%的成分是大豆。中国是世界头号大豆买家,进口大豆主要在国内加工成高蛋白饲料。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孟东炜团队还补充了一些数据:2019年到2020年来自农业部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大豆消耗量在1.04亿吨左右,但是自己能生产的大豆也就1727万吨,80%以上的大豆高度依赖进口。进一步分析,就发现进口大豆的到港成本在快速影响我们的猪肉价格。进口大豆价格与猪肉成本的相关指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5%。

“所以,二师兄涨价的最核心原因就是大豆。中国猪肉价格与进口美国大豆价格显著线性正相关。截至目前,进口美国大豆价格累计涨幅20%,猪肉价格累计涨幅130%。”孟东炜认为,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金融信息对于个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甚至全球产业链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提起数字金融,很多人都会把它约等于P2P。在过去几年间,野蛮生长的P2P的确吸引了大部分人对数字金融的关注。但实际上,数字金融的范畴比P2P宽泛得多,它能做的事情也远比想象的重要。除了分析猪肉价格上涨,将数字金融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

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和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主任马骏还举了个例子,“如果你投了煤电这种高碳的产业,5年之后你的不良贷款率会是多少?”

据马骏介绍,他们最近用一个模型,就是用类似的环境压力测试的方法算出来五年之后其不良率可能会高达20%以上。

“清华的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和IT公司共同协助像湖州银行等地方银行,推出了这样的分析工具和系统,可以帮助银行做绿色信贷的贴标,也就是说,绿色信贷的申请进来,它自动就可以识别这些项目到底是绿色还是不绿色。”马骏介绍,系统还可以进行环境效益的测算,也就是说,可以自动计算一个光伏项目或者风能项目,相对煤电项目可以减排多少吨。

数字金融的支撑,才让绿色金融成为了银行有能力开展的业务。过去四、五年的时间,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的产品体系,目前21家银行的绿色信贷的余额已经达到10.6万亿,还有很多中小银行都非常积极地在做绿色信贷。此外,我国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发了9000多亿元的绿色债券。这些绿色金融产品能够成型,也得益于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将环境信息数据化,并监控所融得的资金真正是用到了有环境效益项目。

正因为应用场景广阔,在严监管的同时,金融科技也在获得政府的认可、资本的支持。

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标志着金融科技正式成为国家层面重点统筹发展的领域之一。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短短两个月,央行连续出台两条重磅政策鼓励金融科技发展,显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入改革和持续开放,金融科技的应用前景和变革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郭玖晖也提醒,数据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石,随着行业体量的增加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数据被作为一种运营资产将会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关键作用。这也就要求各个企业、监管部门要进一步保护用户数据。

(来源:经济日报)

商业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