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
关闭

中华时报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亚太日报 | 中国举债过多?外国专家称别担心

亚太日报海外记者 I. Hussain Janjua

编译 艾仁

中国为推动经济增长而不断积累的债务一直让西方国家不安,同时也引发人们担心,担心中国有天会崩溃。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它会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又该如何防范这种可能性?

虽然国有制对经济确实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中国决策者、工人和企业表现出的活力感、乐观精神和独创性让人放心。中国银行过去十五年里在政策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也让人相当放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很依赖债务的积累,即信贷的快速增长来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储蓄率很高。要把储蓄率转变成需求,他们可以将钱借出海外,然后这些钱再以出口需求的形式回到中国经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将这种方法运用得非常成功,他们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如此。

从2008到2015年,中国借贷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140%攀升至250%。放眼全球,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承担如此沉重的债务。因此,人们担心中国短期内举债过多,一旦出现坏账,银行将面临重压。

金融危机就是由不良贷款和资金的消失,或银行资金的枯竭引发的,但这对中国而言不是问题,因为它的储蓄率很高。由于很难将钱带出国,银行拥有大量的资金基础。即使隐性坏账增加,中国银行也不会倒下。

企业依赖信贷,且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维持自己的偿付能力,因而走向破产。他们放走工人,需求也随之消失,你会产生一种需要自给自足的感觉,就像我们在08年经历了雷曼危机的美国身上看到的那样。

正是由于这种经济连锁反应,美国金融体系在2008年至2009年间崩溃,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给欧洲银行、日本银行和拉丁美洲银行带来了麻烦。之后,美国需求的下降带来了第二波影响。因此,所有这些国家都先经历了金融冲击,然后又因美国需求的消失经历了实体经济冲击。

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联系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世界上没有多少企业,也没有多少银行与中资银行有非常密切或重要的联系。正因如此,如果中国的金融体系崩溃,这种崩溃不会立即产生经济连锁反应。

另外,中国的国有部门可以充当一种反周期缓冲的工具。如果私营部门不招人也不投资,政府可以指示国有部门保留其雇员并加快投资项目。

因此,为了继续增长,中国需要设计一系列相互促进的改革措施。中国需要恢复信贷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以便可以在不大幅增加现有债务和杠杆水平的情况下实现增长。中国也需要继续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转型。

此外,中国还需要改善国有部门和私有部门的关系,并加快过渡进程,因为其中许多内容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因此,不要担心中国,要对它保持乐观。虽然中国经济可能因疫情而萎缩,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

(来源:亚太日报APD News)

商业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