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
关闭

中华时报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侨批守护者传播侨批文化

在江门五邑地区,有一批侨批守护者, 江门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吴兆骏是负责该馆银信文物的收藏保管。他对每一封银信的征集、整理、收藏和陈列都非常认真;刘进是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他出版了学术著作《台山银信》《五邑银信》等,参与了“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文本的工作。还有不少热心市民,他们在侨批研究、收藏、保管、修复、宣传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收藏家罗达全:持之以恒收藏侨批

罗达全是五邑银信民间收藏者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华侨家庭,对银信故事特别感兴趣,收藏银信已有12年。罗达全收藏的侨批许多都出自民国时期。当时正值漫长的抗战岁月和反法西斯斗争,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出钱出力,保卫祖国,他们书写了华侨华人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每封泛黄侨批的背后,都是一颗心系祖国、关怀乡梓的赤子之心。这些侨批连接起来,便构成了海外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罗达传对记者说,五邑作为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400多万,他收藏展示侨批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百年以前,五邑人外出闯荡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收藏家李柏达:奉献2000多份银信资料

李柏达是台山市收藏银信最多的收藏家,也是全国著名的银信收藏家。他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书信收藏习惯。他本人又有着浓厚的银信收藏爱好,收藏了大量的银信。

李柏达曾祖父当年远渡重洋,赴古巴谋生。从那时起,他家里就开始出现银信。多年来,李柏达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台山银信展览活动,积极宣传华侨文化,深受各界欢迎。台山市在筹建银信博物馆的时候,向李柏达征集银信资料,李柏达欣然答应,捐赠了新宁铁路银信、驼峰航线银信、飞虎队银信等2000多份银信资料,让市民了解到华侨银信历史。

“平时我都很留意国内外拍卖行拍卖的旧信件,一看到有合适的,就托人下单竞买,台山银信承载着一代代侨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刻录了一个个爱国爱乡的动人故事,是侨乡文化的灵魂,是一部珍贵的侨乡文化遗产,应该好好保存。”李柏达说。

故事一:一封尘封了68年的“侨批”

这是一封已经尘封了68年的侨批,它背后是一名海外游子的一段家国情怀的故事。

“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强大、自由、独立、幸福的新中国已屹立于世界上。中国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翁了……”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展览室里,收藏着一封印尼华侨陈金秀1953年写给新会梅江村大哥大嫂的侨批,她在信中如是说。

信中,陈金秀写道,“前几天我听到朝鲜已经停战的消息,而胜利到底是属于爱好和平的人们。大概你们也听到了而感到说不出来的欢乐。同样的,我们华侨也有这种无比的痛快”。

1953年,陈金秀在印尼读初三,和众多华侨青年一样,也有了回国读书的梦想。在信中,她这样写道:“不能否认,海外的华侨都一批一批地投入祖国的怀抱里。最近,我的同学已有好多回到中国去了,他们给我们的消息和信,都是令人也想回国……”

五邑大学刘进教授介绍,印尼华侨陈金秀1953年写给哥哥这封侨批背景是,新中国成立,海外华人华侨欢欣鼓舞,大批华侨纷纷回国。江门五邑地区的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邑地区的华侨在美国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盼着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由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封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对新中国一种热爱、支持的一个缩影。

故事二:记录着解放广州时情景

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收藏室内,该馆陈列保管部负责人吴兆骏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封信。据介绍,这是广州刚解放不久的时候,在广州经商的归侨黎松写给在开平的侨眷关怀国的信。在信中,黎松说,因为解放军进兵迅速、军纪严明,让他经营的店铺没有受到损失,日用必需品经营尚可维持生活而感到欣慰。

“这是一封1949年从广州寄到开平的信,写信者名叫黎松,”吴兆骏向记者介绍。这封信的收信人关怀国先生,是一名开平归侨,也是一名侨眷,他用侨汇在广州购买了商铺,出租给做小本买卖的黎松。写信人黎松在信中提及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穗市已于去月十四日易手”,即广州解放,并盛赞:“幸解放军进兵迅速,军纪严明,小号幸无损失。”

黎松在信中对关怀国提出:“现广州各业俱交五成租金,故特求阁下将租值减低五成。”

“这短短的一句话,浓缩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赓续了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优良传统,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光辉思想的生动体现。”五邑大学教授刘进说。刘进表示,这封信从一个侧面也见证了共产党领导的新生人民政权城市治理能力,尤其是大城市的治理能力。

(来源:南方日报)